第(2/3)页 “李首辅,你觉得,你李家满门三百余口,比之如何?” “你那在奇林书院求学的嫡孙,又比之如何?” 沉默。 整个房间之中,都透着一股诡异的静谧。 良久之后。 李祯颤抖着,面色麻木的从地上爬起来。 踉跄着回到书案边。 他拿起那支沾满朱砂的御笔,手颤抖的厉害。 但还是一字字的写写下了一份颠倒乾坤的诏书: “拥立临川郡王为新君,斥责太子与曾仕林父子为叛逆,勒令天下共讨之。” “嘭。” 写罢,他颤抖着取出首辅大印,沾满印泥,重重盖下。 那鲜红的印记,在李祯的眼里,首次变的无比刺眼。 徐天师静静地看着。 直到印鉴落下,才再次开口,声音依旧平淡。 不容置疑的继续开口: “第二件事。” “南征大军,名为讨逆,实为叛逆曾仕林拥兵自重,消耗国帑,徒耗民脂民膏。” “着令户部,兵部,即日起断绝青海城一线所有粮草,军械,饷银供应!” “一粒米,一片甲,一文钱,都不得再运往青海城!” “违令者,视同谋逆,立斩不赦!” “此令,由你首辅李祯亲自签发,加盖首辅印信,即刻明发六部及沿途各州府!” 一句句话,如同雷霆一般,击碎了李祯心中的最后一丝尊严。 断绝南征大军粮草?! 这无异于将十万忠勇将士,以及太子、曾仕林等人,推入绝境! 这是要他们活活饿死,困死在青海城此时的暴风雪之中! 他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最后的挣扎,抿起嘴唇,用尽力气喃喃: “天师!南方尚有江国虎视眈眈,异有妖族林立,此……不亚自毁长城……” “嗯?” 徐天师鼻腔中发出一声极其轻微的哼声。 人族圣朝? 自毁长城? 与我何干? 只待老夫寻罢材料,重启大阵,气运当道,届时老夫便是天! 李祯身体之中的那股阴寒之气猛地一绞! 他顿时眼前一黑,一口鲜血涌上喉头,又被他死死咽下。 他此时彻底明白,任何异议,不仅他会死,他的李家也会死尽。 ……………… 曾安民,曾仕林,石责,柳诗诗四人赶回青海城中的城主府。 甫一踏入府门,压抑的气氛便扑面而来。 秦守诚,娄通等人面色凝重。 “国公!院长!小公爷!柳姑娘!” 娄通迎了上来,声音低沉他手中紧紧攥着一张盖着鲜红大印的文书。 “发生了何事?” 曾仕林丹凤眼微眯,敏锐地捕捉到异常。 石责也停下脚步,眉头紧锁。 娄通没有回答,只是将那文书递了过去。 曾安民皱眉接过文书。 目光扫过那醒目的标题。 《讨逆檄文》 讨逆元帅,京畿镇守使,天师府掌印 谕令天下: 圣朝立国,法度森严,君臣父子,纲常不可废! 今有逆贼曾仕林,曾安民父子,世受国恩,不思报效,反包藏祸心。 其罪罄竹难书,天人共愤! 其罪一: 欺君罔上,擅行废立! 曾贼父子,趁国丧之际,假借护主之名,裹挟太子离京,实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视神器如玩物,置君臣大义于不顾! 其罪二:勾结妖邪,祸乱青海! 南征大军,本为荡妖讨贼。 然曾贼父子,暗通南部妖孽,以妖法降下弥天大雪,阻我王师,耗我国力,其心可诛! 其罪三:拥兵自重,图谋不轨! 屯兵青海,私铸印信,广发文告,煽动边军,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名为讨逆,实为谋逆! 曾逆不除,国将不国! 今奉天命,拥立临川郡王王祈为新帝,承继大统,以正乾坤! 凡我圣朝忠臣义士,无论军民: 擒杀曾贼父子者,封万户侯,赐丹书铁券! 献曾贼父子首级者,赏万金,授上将军! 青海军民,弃暗投明,缚送二曾者,免其附逆之罪,重重有赏! 负隅顽抗者,天兵一至,玉石俱焚! 檄文所至,如律奉行!天威浩荡,逆贼授首! 讨逆元帅(天师府印) 首辅李祯(首辅印) 然后是六部尚书的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