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章(上):校园欢歌-《海风吻过讲台》
海田小学的清晨,是被高涨的热情和缤纷的色彩唤醒的。巨大的红色充气拱门立在校门口,上面挂着“海田小学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醒目横幅。彩旗沿着操场跑道一路插过去,在初夏的海风中猎猎作响,像无数只振翅欲飞的蝴蝶。教学楼前的空地上,临时搭建的舞台铺着红地毯,背景板上是孩子们亲手绘制的蓝天、白云和扬帆的船,充满了稚拙的童趣和蓬勃的希望。
整个校园都浸泡在一种节日的喧嚣与躁动里。空气中弥漫着化妆品的香气、道具纸板的浆糊味,还有孩子们兴奋的尖叫和老师们略带沙哑的指挥声。每一个角落都在上演着忙碌的序曲,为即将到来的汇演做最后的冲刺。
武修文站在六年级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这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他的掌心,似乎还残留着昨夜黄诗娴手指的温软触感,那种微湿而紧密的贴合,像一股隐秘的暖流,在他心底悄然涌动,冲淡了因李浩那通深夜来电而笼罩的些许阴霾。
李浩在电话里语气支吾,只说松岗那边最近有些关于他的“风言风语”,具体是什么却语焉不详,最后只匆匆叮嘱他“万事小心,尤其是转正考试前”,便挂了电话。这没头没尾的警告,像一颗投入深湖的小石子,漾开圈圈涟漪,却看不清湖底的真实动静。武修文甩甩头,决定暂时将这些纷扰压下。至少此刻,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校园,需要他全情投入。
“武老师!武老师!”几个六二班的学生像小炮弹一样冲进办公室,脸上画着夸张的舞台妆,额头上还贴着亮晶晶的星星,“我们的诗歌朗诵,真的可以用您写的那首《海的孩子》吗?”孩子们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期待和荣耀感。那首诗,是武修文某天晚自习后,看着窗外月光下的大海,心有所感写下的,不知怎么被课代表看到了,非要用在艺术节上。武修文蹲下身,平视着他们,嘴角漾开温和的笑意:“当然可以。不过,感情要饱满,节奏要把握好,把我们海田孩子看到大海的那种亲切和骄傲,都读出来。能做到吗?”“能!”孩子们异口同声,声音响亮得几乎要掀翻屋顶。
看着他们欢天喜地跑出去的背影,武修文心里那片柔软的角落被轻轻触动。这种被需要、被信任的感觉,真好。
“哟,我们的大诗人这就开始现场指导了?”轻快的声音自身后响起。武修文回头,看见郑松珍和林小丽挽着胳膊走进来,两人今天都特意打扮过,郑松珍穿着一件鹅黄色的连衣裙,林小丽则是清爽的蓝白条纹衫,显得格外精神。
郑松珍促狭地朝他眨眨眼:“武老师,昨晚……庆祝得怎么样?我们诗娴妹子今天一来,那可是容光焕发,眼角眉梢都带着笑呢。”她故意拉长了语调,八卦之火熊熊燃烧。林小丽也抿着嘴笑,用手肘轻轻碰了碰郑松珍:“你就别打趣武老师了。没看武老师今天这精神头,比喝了人参汤还足?”
武修文耳根微热,有些不自在地推了推眼镜,语气却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轻松:“郑老师,林老师,你们就别拿我开玩笑了。今天活动多,任务重,我们都得打起精神。”
正说着,黄诗娴抱着一摞节目单走了进来。她今天穿了一件浅蓝色的及膝裙,裙摆绣着细小的白色贝壳图案,头发松松地挽起,露出白皙修长的脖颈,清新得就像海边清晨的一缕风。她的目光与武修文在空中短暂交汇,仿佛有细微的电流噼啪作响,两人都迅速移开视线,可那瞬间加速的心跳,却只有彼此能懂。“节目单都核对好了,”黄诗娴将单子放在桌上,声音尽量保持平稳,但那微微上扬的尾音还是泄露了她的好心情,“武老师,你等下负责后台催场和道具协调,没问题吧?”“没问题。”武修文点头,目光落在她因为忙碌而泛着红晕的脸颊上,声音不自觉放柔了些,“你呢?”“我?我当然是前台总指挥兼救火队员呗。”她皱了皱鼻子,做出一个略带苦恼却无比娇俏的表情,“只希望这帮小祖宗们别在台上出什么幺蛾子。”
郑松珍看着两人这旁若无人的“加密通话”,忍不住“啧啧”两声,拉着林小丽就往外走:“行了行了,再看下去我牙都要甜掉了。咱们还是去检查各班场地去!”
艺术节汇演在震天的锣鼓声中正式拉开帷幕。李盛新校长做了简短而热情的开幕致辞,台下座无虚席,不仅有全校师生,还有许多闻讯赶来的家长,将操场挤得水泄不通。阳光明晃晃地洒下来,照着一张张洋溢着喜悦和期待的脸庞。节目一个接一个,精彩纷呈。有稚气未脱的一年级小朋友表演的憨态可掬的舞蹈《小海豚》,有高年级学生气势磅礴的武术操《男儿当自强》,还有音乐老师指导的童声合唱,清澈的嗓音仿佛能穿透云层。
武修文穿梭在后台,忙得脚不沾地。帮这个班级整理一下歪掉的帽子,帮那个学生检查一下话筒开关,提醒下一个节目候场。他的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白衬衫的袖口也挽到了手肘,露出结实的小臂。但他脸上始终带着耐心而温和的笑容,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各种突发状况。
在这个过程中,他清晰地感受到了来自同事们的目光变化。那不再是初来时的审视、怀疑,或是单纯的同情,而是掺杂了认可、友善,甚至是一点点……钦佩?当他指挥着几个学生迅速而稳妥地将一架沉重的古筝搬上舞台时,站在台侧的赵皓星老师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低声说:“武老师,厉害啊,这组织能力,杠杠的!”就连一向严肃的梁文昌主任路过时,也难得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赞许道:“修文,辛苦了啊!忙而不乱,很好!”这种融入集体、被团队需要和肯定的感觉,像一股暖流,滋润着武修文曾经因“落魄”而有些干涸的心田。他不再是那个格格不入的“外来者”,而是海田小学实实在在的一分子。
“下一个节目,请欣赏六年级二班带来的诗歌朗诵——《海的孩子》,作者:武修文老师!指导教师:黄诗娴老师!”主持人的报幕声响起,武修文的心跳漏了一拍。他下意识地看向前台方向,恰好黄诗娴也正回头望向他。隔着攒动的人头,两人的目光再次相遇。她朝他微微一笑,用力地点了一下头,眼神里满是鼓励和骄傲。
舞台上,灯光柔和地亮起。六年级二班的十几个学生整齐地站成三排,男生白衣黑裤,女生白裙飘飘,脸上带着庄重而自豪的表情。领诵的男孩深吸一口气,用清晰洪亮、带着海风般清朗气息的普通话开口:“我出生在咸腥的风里,枕着涛声入眠。沙滩是我的画板,潮汐是我永恒的节拍……”孩子们的声音或清脆,或浑厚,交织在一起,深情地演绎着这首属于他们,也属于这片大海的诗歌。他们不再是那些羞于在课堂用普通话回答问题的孩子,他们在舞台上,用标准的发音、饱满的情感,自信地表达着对家乡海的眷恋与热爱。
台下安静极了,家长们凝神细听,有的眼中甚至泛起了感动的泪光。他们或许听不懂太深奥的文学技巧,但他们能听懂孩子们声音里的真诚,能感受到字里行间对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海的深情。当最后一句“我,就是海永远的孩子”落下时,短暂的寂静后,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给孩子们的,也是给幕后指导老师的。武修文站在后台的阴影里,看着舞台上向观众鞠躬的孩子们,看着台下热烈反响的家长和同事,胸腔里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填满。他创作的文字,通过孩子们的声音,拥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比任何公开课的成功,都更让他感到欣慰和满足。
掌声渐渐平息,会演继续进行。
趁着节目间隙,武修文走到前台边上透气,顺便想找瓶水喝。刚拧开一瓶矿泉水灌了几口,就听见身边传来熟悉的声音:“喏,给你这个。”他转头,黄诗娴不知何时站到了他身边,手里递过来一小盒切好的水果,里面有西瓜、哈密瓜,还细心地插着几根牙签。“看你忙得汗流浃背的,补充点水分和维生素。”她的声音轻轻的,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体贴。武修文接过盒子,指尖不经意触碰到她的手指,两人都微微一顿。“谢谢。”他低声说,用牙签叉起一块冰凉的西瓜送入口中,甘甜的汁液瞬间缓解了喉咙的干渴,也甜到了心里。他们并肩站着,看着舞台上正在表演的舞蹈,谁也没有再说话。周围是震耳的音乐和嘈杂的人声,但他们之间,却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结界,流淌着一股安静而熨帖的暖流。
偶尔有同事从旁边经过,看到站在一起的他们,都会露出心照不宣的善意笑容。郑松珍更是夸张地用手肘撞了一下林小丽,朝他们这边努努嘴,笑得见牙不见眼。黄诗娴的脸微微泛红,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用脚尖轻轻碾着地面。武修文心里也有些发窘,但更多的,是一种被众人默默祝福的隐秘欢喜。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操场后方,靠近校门的地方。一个有些熟悉的身影一闪而过,钻进了人群里。武修文的心猛地一沉。那个背影……瘦高,微驼,走路的姿势……像极了松岗小学的教导主任,罗天冷。
他怎么会在这里?是巧合,还是……李浩昨夜那句“万事小心”的叮嘱,像阴冷的海草,骤然缠上了他的心脏。那刚刚被艺术节欢乐气氛和身边人温暖驱散的些许不安,再次悄然浮现,并且变得更加清晰、具体。
他脸上的笑容微微凝固,握着水果盒子的手,不自觉地收紧。
黄诗娴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瞬间的情绪变化,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却只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和飘扬的彩旗。“怎么了?”她关切地问,眉头轻轻蹙起。武修文迅速收回目光,强迫自己放松表情,对她露出一个安抚性的微笑:“没什么,可能……有点晒晕了。”
他不能告诉她,不能让她也跟着担心。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本该全然快乐的日子里。
然而,那个疑似罗天冷的背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心底搅动起层层疑虑的涟漪。松岗的人,为什么会出现在海田的艺术节上?真的只是来看节目吗?还是……与他,与那即将到来的转正考试有关?
欢乐的歌声依旧在校园上空回荡,阳光依旧灿烂,孩子们的笑脸依旧明媚。可武修文却觉得,有一股看不见的暗流,正悄然向着这片欢乐的海洋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