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一百九十九章 持续产出尖端技术的‘创新引擎’-《军工科技》


    第(1/3)页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空调系统送出的冷风在空气中流动。

    刚才提问的那位中年专家推了推眼镜,手指无意识地在资料边缘摩挲着,显然被这组数据冲击得不轻。

    他身旁的几位同行交换着眼神,有人悄悄拿出手机计算着什么,屏幕的光映在他们惊讶的脸上。

    周院士放下手中的资料,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目光从图表移向吴浩,带着审视的眼神渐渐柔和下来。

    “12亿度电,”他低声重复了一句,像是在核算这个数字的分量,“相当于一个中型城市半年的民用用电量了。”

    坐在后排的几位军方代表忍不住交头接耳,其中一位佩戴着上校军衔的军官用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

    他抬头时,眼中的疑虑已经被浓厚的兴趣取代,看向大屏幕上能源中心三维模型的目光充满了探究。

    张副总端起茶杯的手顿在半空,原本带着笑意的表情多了几分认真。“小吴这账算得明白啊,”

    他放下杯子时,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我原本以为你们是在做赔本赚吆喝的买卖,现在看来,是我想简单了。”

    他身旁的一位发改委官员推了推眼镜,接过话头:“这种‘科研+产业’的闭环模式很有借鉴意义。

    既解决了科研基地的能源自给问题,又能通过市场化运作产生收益反哺研发,形成了良性循环。”

    他一边说,一边在文件上做着标记,笔尖在“峰谷储能中心”几个字下重重画了条线。

    汪良工靠在椅背上,看着吴浩的眼神里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

    他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又想起会议室的禁烟规定,只好重新塞回去,手指在烟盒上敲了敲:“十年前你说要在戈壁滩建能源基地,多少人说你异想天开。现在看来,你不仅建起来了,还玩出了新花样。”

    听到众人的话,张小蕾悄悄松了口气,手心的汗渍让握着笔的手指有些发滑。魏兵坐在末席,挺直的腰杆比刚才更直了些。

    “更重要的是技术溢出效应。”

    吴浩的声音再次响起时,众人立刻收敛起各自的思绪,重新聚焦到他身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