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形势很坏。 裴俭派来的侍卫头领叫林拾,即便拿出丞相令牌,得到的答复依旧是不能出城。 因为难民围城,城外是数之不尽的流民,一旦开城,后果难料。 是以官府下令封锁城门。 念兮他们又往其他几处城门赶,无一例外,想要出城的人越来越多,然而每一处都城门紧闭。 不得已,一行人又回到老宅。 也不知道这城门会封到几时,消息也递不出去。 念兮当即命人出去大量采买。他们不过客居,老宅中并无多少米粮嚼用,万一封城日久,他们一行人的生活便是问题。 索性念兮准备及时,等到封城的第二日,各大米行价格均翻倍上涨。 然而情形却越来越坏。 每天都有死人的消息。 等到封城的第三日,金陵城已经像是座空城。百姓一户一户地死,大夫也诊不出原因。只要染上高热,没几个时辰,人便没了。 没有人敢出门乱晃,即便是守城的士兵,也接连不断身亡。 林拾等已经住进宅子里,他们带来的人虽不算多,却是精锐中的精锐,想要破城而出,倒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他来请示念兮,是继续等下去,还是离开。 只是城外的情形,或许更加惨烈。 据林拾打探回来的消息,城外难民死得更多,又无人收殓,全都堆在路边。这疫病十分霸道,一旦感染,发病迅猛,几乎等不到救治便会身亡。 李氏已然有了年岁,念兮又是女子,能不能平安穿过病疫凶猛的城外难民堆,才是最大的难题。 且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有人感染? 念兮心下犹疑不定。 为稳妥见,决定先观望两日。 这两日,也有人家陆续出城,守城士兵已不再过多阻拦。 可那些人才走出城门半里,便遭到难民抢劫。均是大户人家,带有护院家丁,财帛粮食倒是保住了,只是当天夜里,便陆续有人发热,还没走到渡口,一家子老小便已经没了。 剩下的人家眼见官道上满是难民,也不敢再往前走了,一气奔回城门,然而守城的士兵却不肯再放他们进城。任这些人在外哭嚎,也绝不开启城门。 此时此刻,城里城外,哪里都不是安生的地方。 李氏从前是不信的,如今也每日求神拜佛,保佑他们家这些人健健康康。 封城半个月后,宅子里已经没有新鲜蔬菜,米粮也得算度着吃。 念兮又叫人往外采买了一回,如今的米面已是天价,然而即便肯掏钱,也买不来几担。 外面的东西进不来,城里的食材便一日日亏空下去。 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事。 千防万防,宅子里一再拿艾叶、苍术、煮醋等方法消毒,李妈妈的小孙子仍旧起了高热。 整座宅子都变得惶恐不安起来。 谁都知道这个病一旦染上,必死无疑。 念兮如今是这座宅子的主心骨,尽管她心里一样害怕,仍冷静做出判断。老宅很大,她将东南角的一处偏僻院子专门拨给李妈妈一家,平日里的吃喝都在其中。 其余人与他们隔开。 如今城里早已请不到大夫,念兮知道,将李妈妈一家扔到一隅,与叫他们等死也没有分别。 可她没有办法,她还有更多的人要顾。 然而灾祸永远听不到人们心中的祈祷,府里的下人,开始陆续有了病症。 念兮不得不将所有与之接触过的人都隔进东南角的院落。 与此同时,她请林拾在城中另寻一处宅子,叫他们这些尚且未有热症的人搬进去。 也是直到此刻,她才明白,为何裴俭每日会那般忙碌。 景国这么大,他每天要面对的都是关乎百姓性命的大事。耽误一刻,或许便会葬送无数性命。 生命好脆弱,一点变故都会成为永别。 林拾找了几日,终于寻到一处僻静,周围人烟稀少的宅子。 正当他们准备搬过去时,李氏发热了。 她不肯再踏出房门半步,用棉布捂着嘴,隔着房门瓮声瓮气对念兮道,“娘没事,你们先搬过去,等娘不发热了,便跟过来。” 她说:“念儿不怕,娘算着日子,距离封城已经一个月了,朝廷肯定已经听到了消息,很快就有人来救咱们了。念儿,娘老了,你要好好活着。” 什么是剜心之痛呢? 大约现在便是了。 是她一意出行,阿娘担心她一个人,才执意陪她一起,否则一个老太太,做什么要赶这么远的路,她又不是真的金陵人。 全是为了自己。 她害了最爱她的人。 这一刻,什么理智,什么利弊,什么得失,通通不重要了。 她只是阿娘膝下娇嗔的女孩,她还是阿娘最最贴心的女儿。 念兮擦干眼泪,既已下定决心,便也没什么好再难过,总归她们母女是分不开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