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明不假思索道,自从上次募银之事后自己也是亲自去了户部一趟把这些年来朝廷的收支都翻阅了几遍算得上烂熟于心。 “敢问陛下其中农税几何?” “占比几何?” 骆粥继续道。 “一千三百余万两。” “占比十之七八。” 朱明说至此处已经隐隐有些回过了味来。 “陛下,也就是说我大离朝每年的商税莫约是在五百多万两银子左右。” “陛下您要知道单单是四大商帮每年的贸易加在一起,何止千万之巨?” 骆粥拍了拍木箱道。 “天下商贾加在一起又是何等数目?” “天下贸易又岂止亿万?” “为何朝廷就这点银子?” 骆粥问道。 “商税过低……” 朱明闻声豁然开朗道, 只是原本的思维陷入一个僵局罢了, “而今依照朝廷的律法来算,拢共只有两大类的商税,一为贸易税,乃是三十税一,也就是说这五百万两银子的背后,最少便是一亿五千多万两白银的流通和贸易。” “朝廷还对于市井间农用生产工具,书籍纸张笔墨纸砚,以及嫁娶丧祭物品等的贩卖,等诸多方面,并予免税,若是拢共算在一起,单单是贸易额,便不下两亿两白银。” “这还是不算那些奸商巨贾勾结官员偷税漏税的部分。” “另外一种便是通关税,即商品通过关津渡口时的关税,一般是按比例抽取实物,不足之时,以白银补之,比例也是极其低下……” 骆粥不疾不徐道。 “这……” 朱明闻声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要知道税收和抄家不同,并非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朝廷长久的收益, “竟是如此之多。” 朱明长叹了一口气道,自己以前也是受了长久以来观念的影响,下意识的忽略了商税这一块。 “陛下可曾算过一笔账,若是提高一成的商税,我大离每年能多出多少银子?” 骆粥诱之以利道。 自己来到这方世界也不短了,心底很清楚大离朝的的工商业并不颓废,相反还较前朝有极大的提升。 只是那些商贾和各地官吏相互勾结,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商人垄断了贸易,在官吏的帮助下疯狂逃税,走私。 加上商税本就极低,所以国库根本收不到什么商业税,那些钱财也都进了那些商贾和官吏的兜里。 “讲到底,” “天下并不贫瘠。” “穷得只是朕和百姓……” 朱明苦笑出声道, “其实说通之后,朕心底也很清楚,只是增加商税不晓得会动了多少人的利益,于国朝稳定不利。” 朱明捏了捏眉心道。 “陛下,如今那些商贾做空京畿之地粮价的事情都能做出,私底下更是通敌叛国,这天底下还有什么事是他们不敢做的?” “其中牵扯的官员和商贾,” “臣自有把握除之!” “除之?” “这两个字背后,” “怕是要无数的鲜血来涂抹。” 朱明微不可察的摇了摇头道。 “陛下,焉知不破不立。” 骆粥继续劝道。 “不破不立吗?” 朱明回味着骆粥的话暗自重复着。 “只是不晓得天下到底要死多少人……” “陛下,” “臣心底也很清楚,税收乃是一国重中之重,贸然增加商税,引起的反弹绝对是难以想象之重,可于国朝长期而言,绝对是利大于弊!” 骆粥仰头望着还在思绪的朱明继续道。 其实这年头不论是田税还是商税,在无数人的研究之下都是已经是漏洞百出,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便是如此。 可于穿越而来的自己来说,不论是商税,还是处理田税,依照着史籍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看,自己都有很多办法。 只是田税这一块自己暂时却没法子动,因为里面牵扯的东西更多,首当其中的便是那些世家门阀,毕竟这世道田产胜过一切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若是单单动商税这一块自己还有把握抗住,天下会乱,可还在控制范围之内,王朝还不至于有崩塌的危险,若是动了田税,只怕当真有人造反了。 这种危也不倒的乱局正是自己想要看到的局面,也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浑水摸鱼,不断壮大已身。 “朕也知晓利大于弊……” 朱明闻声仍在犹豫。 “陛下,当断则断,” “莫要在优柔寡断了。” “难道之前的例子还不够多吗?” 骆粥反问出声道。 “陛下,” “每逢变革,哪有不死人的道理?” “此乃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之策!” “还望陛下当机立断!” “嘭……” 骆粥说罢头颅触地道。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朕又何尝不想,” “做出一番名留青史的事情来?” 朱明望着那两箱账本沉思良久。 “罢了,罢了。” “便如你所言,这事情明日早朝伱且当面上奏,朕会让宣课司,税课司牵头,户部配合的……” 最终朱明还是狠心道。 “税策的事情,朕会办好!” “杀人的事情,你且做成!” 念头通达之后, 朱明望着骆粥一字一顿道:“既然要动手,那便不要留下任何后患!” “朕会给你下一道圣旨,不论是涉事官员,还是商贾百姓,你皆可自行处置!”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骆粥再度叩首道,仰头望去时朱明眼中已经全是决然之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