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11章 指尖的韵味:放下执念,初探扎染之美-《刚重生,就被不孝子孙送去联姻》


    第(1/3)页

    金陵的秋色渐浓,顾家老宅的院子里,银杏叶开始泛黄。经历了哲学思辨的洗礼,顾晚舟的心境愈发澄澈,她开始渴望一种更纯粹、更回归本真的生活体验。

    顾承安和顾季阳看出了妹妹的心思。他们在一次家族聚餐中,提议顾晚舟可以尝试一些传统艺术,去感受凡人世界的“慢”与“美”。

    “安安,你以前总是追求最高效、最完美的解决方案。”顾承安笑着说,“但很多时候,生活的乐趣,恰恰在于那些不完美和过程中的体验。不如从扎染开始吧,指尖的艺术,很能让人沉静下来。”

    顾季阳也附和道:“是啊,我最近在接触一些传统匠人,他们对技艺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常常让我感到震撼。或许,你能从中找到一些新的灵感。”

    顾晚舟听了,眼神中闪过一丝好奇。她作为“长生者”,追求的是效率的极致和知识的完美重构。而传统艺术,似乎是这种思维模式的反面。

    季辰则在一旁,他的PAD上,开始分析“传统艺术对凡人情绪稳定度的影响”的数据。他发现,这些看似“低效”的活动,却能显著提升凡人的“幸福指数”和“专注度”。这让他对“凡人幸福”的定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

    **【扎染初体验:放下对完美的执念】**

    顾承安为顾晚舟介绍了一位金陵扎染世家的传人——李奶奶。李奶奶已是耄耋之年,满头银发,但指尖却依然灵活有力,眼中闪烁着对扎染艺术的热爱。

    扎染工坊坐落在一条老街深处,古朴的木门,斑驳的墙壁,空气中弥漫着植物染料特有的清香。顾晚舟第一次踏入这样的空间,感受到了凡人生活特有的烟火气和历史沉淀感。

    李奶奶慈祥地看着顾晚舟,递给她一块洁白的棉布和一些扎染工具:“孩子,扎染最重要的是心静,不要急,也不要想着一定要染出多完美的花纹。每一块布,都是独一无二的。”

    顾晚舟接过棉布,心中却涌起一股不适应。她习惯了精准的计算和完美的预设,而扎染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不可控性”和“惊喜”。

    她尝试着按照李奶奶的指导,用细绳捆扎布料,然后浸入靛蓝染缸。靛蓝的色彩在水中晕开,变幻出各种奇妙的形态。她小心翼翼地操作着,生怕染坏了。

    然而,当她第一次解开扎好的布料时,展现在眼前的图案却并不“完美”——有些地方染得不均匀,有些纹路也略显模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