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线索-《穿书后我把剧情玩坏了》
            
            
            
                
    第(2/3)页
    驿官将书信、画和地图一起呈报给了圣上,圣上大怒,派人搜查了他叶府,一堆与漓国之人来往的书信被翻出,父亲并未否认与此人来往,证据确凿,下令抓了他一家一百二十七口人,并交由廷尉司审理。
    廷尉司为溱国专掌刑狱案件审理的最高审判机关。
    因书信是父亲亲笔,画也是父亲于两年前所得,一直挂于书房中,许多拜访父亲的官员都曾见过。而信和书画也是由父亲亲手交给的信使,之后便未有他人经手了,然后于驿站直接被驿官拦下,众目睽睽之下,从书画夹层中取出了那张边关粮仓的部署地图。
    若说有人动了手脚,便只可能是信使。
    廷尉司司使覃大人乃朝廷上最公正严明之人,自然不会不严查信使,就随意定案。然从信使接触过的人、去过的地方、甚至家人好友全部盘查了一遍,都无果。若是信使动的手脚,必定是有人指使,从盘查的情况,以及逼问信使的结果来看,没有任何嫌疑。
    但覃大人还是不放弃地使出最后一招,故意无罪释放信使,并悄悄派人暗中跟踪。若信使真有问题,那么指使之人必定会杀人灭口,以绝后患。可跟踪了足足三日,信使都安然无恙。也未与任何可疑之人接触。
    覃大人算是为他父亲的案子竭尽了全力,可种种证据所指父亲,无力反驳。于五日后,终是判了个满门抄斩之罪。
    非夜不怪覃大人,因为就连他自己,在查出这些之后,都开始怀疑自己的父亲,是不是真的通敌了。
    现在就只剩下一个线索,便是与父亲来往的书信里,落款为“远生”的人。
    漓国之人用的都是复姓,“远生”这个名字,肯定不是真名,或者不是全名。而廷尉司却能确定此人就是漓国之人,并不是因信送去漓国而断定,毕竟也可能是去了漓国的溱国人,而是父亲亲口承认了远山却为他相识的一名漓国人,但其真名,父亲也不知晓。
    以至于非夜想要查出此人的下落,都甚是困难。
    但原著中的公主,的确派人查了出来,然她一直未告诉过非夜。直到非夜死,都未能亲自替父亲和他叶家平冤昭雪。
    让读者忍不住唏嘘。
    公主不告诉非夜,原因也很容易理解,一枚棋子还未用尽之前,怎可能放开手里握着的,能掌控他的东西?
    不过,公主虽冷血,却也在最终她野心得逞时,念及非夜生前的忠心,为他查明真相,替叶家平反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