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新帝新政策-《假太子替身》


    第(2/3)页

    要是表现良好的舆军还可以主动接替派饭任务,孟如军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不用再担心舆军聚集在一起反袭。

    他将这一批舆军分散,都是看人行事,但凡有点主见的都会放在重营,而没有抵抗之心,甚至主动有求生意志的他则是分配到副营先安排治病。

    由于孟如军的选定俘虏喜好过于明显,所以不少俘虏为了能让自己最后几天过的舒服点,就选择了低头。

    其他的舆军看见自己的同胞居然跟燕人摇尾乞怜,他们纷纷辱骂这些人。

    没一会儿就让孟如军带头给镇压了,当然孟如军没打他们,而是克扣他们今天的红烧肉。

    这批舆军表示非常不屑不就是一口红烧肉吗?谁没吃过,谁稀罕,他们舆军都是有骨气的好男儿才不会因为几块红烧肉而折服的。

    然后午饭的时候,红烧肉用盆装过来的,还由燕军亲自推着板车过来的。

    燕军都闻着香味催垂涎三尺,更别说舆军了,第一天在俘虏营根本啥也没吃,燕军也只给他们准备了稀饭。

    本来以为第二天连稀饭都没得吃燕军以后也只会给他们一些潲水吃。

    结果这第二天,看守他们的燕军亲口解释说,他们饿了多久第一天不能吃太油腻的所以才给的稀饭。这第二天他们可以碰油腥。

    很多舆军还是觉得这是最后的晚餐,大家就开始拼命吃了起来,只有那些辱骂想斗殴的人捧着一碗白饭被隔离在另一边的营地。

    他们闻着红烧肉的香味就着饭下肚。

    吃完正餐后,还有当地特产糖水喝,俘虏们也是喝的飞快,生怕自己错过一顿。

    然后是晚上吃的小麦加白米饭,还有五种青菜和一个炒鸡蛋可以选,胃口大的人每道菜都吃了。

    吃完后他们就被赶回草地休息。很多人吃完饭,摸着自己饱的跟怀胎五月差不多的肚子,纷纷道:“如果今天是最后的一顿,我也算是饱死鬼了。”

    “这些燕人为什么给我们吃的那么好?”

    “我也是奇怪,我从来没见过战俘也有资格吃饭,要是我们大舆的俘虏不是被绑着给新兵练枪就是射箭,等射死为止。”

    “这帮燕人肯定没有好事,你们不要因为三顿饭就被他们收买了,就跟那些向燕军低头的舆奸一样。”

    其中一个年纪小的,他打了个饱嗝说:“大哥,不止三顿,是三顿半。”

    “臭小子闭嘴,我看你也想胳膊肘往外拐了。”

    “总之我们明天死定了。”这位舆军大哥在这里言之凿凿,而其他人早就不在意生死一个个陷入了梦乡。

    他们还梦见自己回到家乡,家里的亲人喊他们回去吃饭。

    一晚上因为这顿饱饭不少人开始思乡了。

    等第三天,大部分俘虏已经准备等死了。

    结果燕军们推出一桶又一桶的粥,而且还冒着肉粥的香味,直接勾起了不少人的馋虫。

    这一天开始燕军和舆军们开始一起吃饭,这是孟如军命令的。

    燕军虽然很不服气,但想到自己已经报仇了,对方又是俘虏,而且还和新帝推行的新战争法有关。

    他们就算再讨厌舆狗,也不能破坏了新帝的政策,因为对他们来说新帝做什么都是上天授意的,她身怀天赐神技,所以新帝这么做是自有她的神迹。

    底下的人不知不觉都开始对新帝不断神化起来。他们已经不满足神龙再世了,现在都开始流传新帝其实是天帝之子,他因为不忍大燕百姓民间疾苦所以私自下凡来帮他们了。

    这期间先帝已经殡天的消息也传遍了大燕,大燕不少人开始盼望太子早日登基。并且现在所有人都称容铮为新帝。因为新帝的年号还没下来,大家只能这么叫着。

    而先帝不注重年号,所以之前的二十多年,大家都以先帝的一个字作为年意来数日子的。

    孟如军在听说这件事时,这个版本已经流传了整个西北,甚至西北商人出去做生意都一路散播到交趾处和十三地八城。

    原本这一带的百姓听说新帝推行新战争法,优待那帮畜生,他们还有点异议,可听到天帝之子下凡时,再联想到要不是传说中的天拿命救了他们,他们可能还在山里受苦挨饿。

    百姓们就瞬间对这位新帝的任何做法都打心眼地支持,甚至已经有对一种新帝做什么都是天意的心态。

    孟如军十分哭笑不得,不过也由此可见新帝在民间的民心,所以新战争法的推动没有任何阻力,除了小部分的酸儒。

    只不过嘴在别人身上还不能让人家抱怨几句,即使抱怨也无法改变新帝的决心。

    而先帝的皇陵最终还是选择在了绵山的山顶,容铮亲自给皇陵上了柱香,然后她允许郑家人带走郑皇后的尸体埋在祖坟里,并且她还亲自赐了一些皇室陪葬品给郑皇后算是对她死后生人的一些慰藉。

    同样她也没有针对郑家,因为毕竟是穆王的外家,她还是赐了个前国公的名号给郑家。

    郑家也接受了,随即举家开始搬去了江淮一带,不再在京城为官。

    容铮也允许他们在一个大县城当个知府,这个决定不止为了抚慰穆王,还有感激皇后,同样皇后的家人确实有能人的存在,她不愿浪费掉那些人的才华,就给了他们立功再度上京任命的机会。

    只不过穆王现在还是不见踪影,甚至开始有人指责穆王的不孝,这些风声通通让容铮压下去了。

    她很清楚穆王现在不知道自己父母亲的事情,他原来是替自己办事才会在半途中被江王的人挟持的,现在看来她得和江王好好谈一次了。

    随即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京城那边的宗府和皇政院对新帝催的紧。

    而期间的战俘营一天天按往日发伙食下来,再一天天派发任务,不少舆人吃饱饭后没事干就打架生事,甚至搞起了小圈子。

    一个圈子被叫舆奸,一个圈子被叫无卵男,另一个圈子则是硬汉。

    这个叫硬汉的圈子是最容易生事的,孟如军得知此事,他开始执行新帝的第二条规矩,那就是让这帮大老粗学习。

    于是就有先生开始入营对这些舆军进行教化。

    这些俘虏们十分不屑,觉得燕人真的天真,居然让他们学习,学了他们就能成为大燕人?可笑至极。更别说他们也不想成为大燕人!

    然而很快这三个小圈子,逐渐被分化成学霸圈和学渣圈。

    读的好的人通过了笔试可以获得好的一块地方开荒,甚至每日还是白饭二菜一荤的供求,而读的不好的,只有白饭咸萝卜。

    开始舆军当中很多人是没怎么吃过白米饭的,大多数是小麦还有大豆,在他们大舆白米是贵族吃的。现在他们战俘和燕军都能吃的差不多,而且还不用自己带粮食。

    然后一些懒人俘虏觉得有饭吃就好了,反正燕军不会克扣伙食,他们新帝都在推行这个新战争法,他们在享受新帝给的待遇,燕人也不敢揍他们。

    他们就我行我素起来,直到学霸圈的人已经可以获得一身新衣服不必再穿军服,也被允许可以在自己私人地方种菜,得到的菜可以卖出去,钱他们自己抓。甚至可以托燕军在外面买东西带回营地。

    等及格的人越来越多,获得地方的人也越越多,虽然大多数是在山脚下的地,得他们自己挖一块种,但也有巨大的吸引力。

    而且燕军还会为得到地的人立菜地属权书,属于他们私人的东西,这一招直接让这些懒人不淡定了。

    随着三千俘虏越来越多的人投入读书,甚至孟如军也投入了一些舆军的启蒙书给舆人。

    这招直接让不少读过书的舆人内心有些动摇,再随着这么多天燕军总是在舆军之后舀饭吃,甚至吃的和俘虏都差不多,不少人再冷硬的心也有一瞬间柔软的时候。

    因为刚开始舆军们故意吃完不让燕军吃,或者在剩下的饭扔泥沙什么的,燕军们只得一个个挑沙子,甚至沙子太多,他们只能吃比他们还差的粗粮。在他们看来粗粮不如精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