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燕国反击战【上】-《假太子替身》
第(2/3)页
然而等七天过去了,克家城的舆民们非但没有死,反而有很大一部分人因为有了食物的补充,而恢复了肉色。
舆民们还有很多健康的妇人走出门口小心翼翼地观望城楼上守着的燕军,再加上这个初夏不知怎么地气候刚刚好,晚上也偶尔还刮风,但也不冷,可以说气温十分稳定了。
城楼上守候的燕军们顿时疑惑了,怎么这些人没死反而还敢出街了,而且带头的一个老妇人还问他们有没有神豆,她们想买一些,以自己织的布交换。
燕军们集体被下令过不准滋扰克家城的舆民,再加上舆民瘟疫,他们为了自己小命也不可能去冒险。
再加上克家城的有钱人早就搬走了,剩下的这些几乎是走不动的。
随即一个燕军告诉这个老妇人这不是神豆而是土豆。
老妇人坚持说是神豆,就是神豆救活她孙子孙女还有老伴的。
燕军也懵逼了,最后请来军医给这位老妇人检查,发现她确实也得过瘟疫,而且面色有点黄明显是病刚刚痊愈的症状。
很快军医得出结论了,这场瘟民之所以康复是因为气候转暖的原因,再加上土豆补充营养,身体才得到了康复。
当初杨家军感染时疫的士兵也是通过这种调养的办法熬过来的。所以军医认为土豆对克家城舆民来说确实是宛如神豆了。
然后再过三天,原本克家城的舆民们除了抵抗力弱还躺在床上,或者已经感染太严重死了的舆民,剩下的舆民通通活过来了。
这让本该等这批舆民死的燕军们再度为难起来了。
既然这帮舆民不死,他们还怎么烧城?干脆就这样直接占领算了?
当地军官就立即禀告了慕飞尉,慕飞尉收到信后,他脸色都黑了。
慕飞尉当场将信给撕了,他道:“克家城统计下来的舆民有多少?”
下属就禀告道:“王爷总共一千五百人。”
“这么多!还浪费我们的口粮。”慕飞尉十分不悦道:“哪怕我们燕军的口粮再多,多到能多喂几条狗,也不能再给这些舆民提供食物了!”
下属见王爷十分不高兴克家城的舆民阻碍他们进军前行的速度,他当下就请示道:“王爷,当初陛下大发慈悲也许是在为长远之后打算,不如我们可以问问克家城的舆民,问他们愿意做大燕天子的国民吗?”
慕飞尉本来就不想搭理这种小事,他立即让下属自己去办了。
这名下属就充分走陛下倡导的新战争法,先是让克家城仅剩的舆民选出一个代表来和燕军进行谈判。
克家城的舆民们想也没想就答应了,而派出来的是一个瘸腿的老头,这个老头听说还是克家城城门校尉,只不过因为腿断就被踢出军队了。
自此他就娶了个哑巴媳妇在克家城住下来了,这一住就是二十年,再加上他军中有人,他本人也还算仗义,所以活着的村民都非常敬重他。
谦王下属就走了个流程,问舆民代表愿意为燕地顺民吗?
老头想也不想答应了。
但下属还是不相信这帮舆民,于是他就命令老头将所有小孩带出来。
老头也不相信燕军,他心里还抱着舆军能打回来的希望,但他没有拒绝让小孩出来,所以等一百多个女童被带出来后,谦王下属顿时生气了。
谦王下属指着老头骂咧咧道:“你特么糊弄谁啊!你到底想不想活了,还是说你根本不打算归为顺民!如果不想立马从劳资面前滚蛋!!”
说完,他将女童都带走了。他就不信这个克家城没有男孩子了,这个老头将女童带出来明显是想打算牺牲她们,救那些男童。
谦王下属刚好是两林地区出身的,前阵子他家里的两个女儿才被送到公塾读书,回来的时候,还会对着他念三字经,他别提多高兴了。
现在看见舆民这么对待自己的姑娘,他顿时就气不过了。
之后谦王下属也觉得自己不必要再浪费功夫到这帮舆民身上了,他们联系了女童的家人,问他们还要孩子吗?要就跟他们走,不要就留下。
结果有一半的母亲要跟着女儿走,舍不得女儿,只有少数父亲愿意跟着女儿走。
最后谦王下属将这批人安排到了两林地区去了。
这个举动传到了刘进耳朵里,他也觉得燕军在首战告捷后,居然这么多管闲事,当下他上报给容铮。
容铮还捧着一杯茶特地问道:“刘太师,你认为愿意跟我们走的人是真的想成为燕国顺民吗?”
“而那些不愿走的,又是一些难忘家乡的人吗?”
刘进听后,他觉得陛下话里有话,于是他揣摩了一下随即才道:“陛下您是想说战后归置问题吗?”
“是啊,朕认为无论想不想跟燕军走,他们的未来就已经注定了,注定是我们燕国以后的子民。”容铮道:“眼下他们到底从出生到现在的认知是作为舆国人,或者卫国人。”
刘进就劝道:“陛下这无需担心,只要攻下卫国和舆国,之后安抚望族就能使治安平稳。”
容铮却摇摇头道:“不,朕想的不仅仅是这点。”
刘进就疑惑道:“陛下?”
容铮就告诉他:“朕想的是舆国舆制,卫国卫制,燕国燕制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的?如果不带任何偏见去看待每个国家的制度,其优劣又是如何的?”
刘进只好说起了舆国的制度,舆国不如燕国那样开发宽容,卫国可能靠海的缘故比较随性没有紧张感,所以制度错漏百出,可要说双方的优点,恐怕还属燕国最为出色。舆国的优点在于军事一直在升级,国内武风勇猛,文武官员还算和谐,卫国可以驾驭各个小国,在各个小国之间存在一定威望,还架起了合理的海权控制制度,总之互有优势。
容铮听完后,她心里也有底了。
她便道:“那名谦王下属将愿意跟随子女的舆民带回内地,此举虽为善意,但恐于舆人添油加醋丑化我们。以后除了这批人管了后,剩下的舆民就保持现状吧。让舆民互相自治。”
刘进道:“这会不会太放心舆人了?他们毕竟不是和我们同一条心的。”
容铮只是轻笑不语,她允许克家城舆军在推至三百里后,开发少民燕商在此做生意,开始组织舆民修桥搭路,不得有误。
刘进听见陛下又在征用修路工,他十分无奈,觉得陛下用修路办法安抚民众简直屡试不爽,百试百灵。
一旦参与修路的百姓,无论是舆人还是他们自己人,只要二餐饱了,再看见家乡产生巨大变化,估计也会因为家乡朝积极繁荣的方向发展而心动。更别说过上好日子还想着去暴动了。
天下间谁不想过安生日子?
果然陛下比任何都懂得如何去治民,压根就不用他担心了。
当下刘进开始好奇容铮的新战争法,其中一条便是对敌方手无寸铁,不造成攻击性的人不得滥杀。当初他看这条时就觉得陛下真的是宽宏大量,哪像舆军那样大开杀戒。
而容铮的这个新战争法再一次降临克家城,克家城的燕军们再发完又一批土豆时,得到部分舆民的感谢,其他的都是咬着嘴不敢说话。
燕军这边的军官也意识到,其实这件事并不怪当地舆民,因为他们不知道燕军的战斗力,又怕投靠燕国后舆军打回来,将此事作为罪名将他们杀害。所以舆民这才十分的忌惮,又没有对燕军产生什么敌意。
果然是兴百姓苦,亡也百姓苦。
很快克家城的瘟疫散去后,燕军们将防疫的办法挨家挨户地发了下去,并且命令他们不准喝生水,甚至要烧开了喝。
舆民们开始以为是恐吓,等之后烧水喝喝习惯了,他们也没有再遇到什么大病小病。
之后燕国又不知道在搞什么,竟然允许克家城已经康复的舆民去边境燕人少民地区做买卖,克家城的舆民们纷纷不敢相信,燕国陛下居然对他们开发政策,对他们那么好?
开始还有人不信,到后来有人忍不住去试的时候,他从少民区买回不少新鲜的土豆,还有一罐盐,听说买盐的时候只需要十文钱就能拥有一罐,顿时引起了克家城的舆民们的轰动。
克家城的舆民们千防万防自己别被燕人的蝇头小利勾走了,居然还是抵不住盐价的诱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