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故去远人行 一百六十九:汇聚学识-《圣域鸿儒》


    第(2/3)页

    「太子如此好学,也为我朝之喜事。」卫朔在一旁,微笑着说。这句话正常来说,应该是夸赞,但联想他不管说什么始终都是一副笑脸,真实含义,或许就不明确了。

    「乘辇塔

    汇聚了历代学子题字真迹,书卷才气之盛,当世罕有。太子为皇室贵胄,以此洗礼,也能增加见识。」

    邱少鹄也随口附和了一下,本没有放在心上。

    一道灵光,却碰巧在此时,从他的脑海之中乍现。一开始,还有些不明所以,让他也不清楚隐约想到了什么。

    但那道灵光,却越来越清楚,将他原本看过一眼、没有想明白又差点忘记的事情,再度串联了起来。

    「……京城之内汇聚学识之处……与帝鸿之道相关……」

    这是他查到以前,阳斋寒客留下的笔记。

    汇聚学识之处,难道指的就是乘辇塔?

    「安学士,今日似乎兴意阑珊?」

    天色已晚,乘辇塔上的事情已经结束,士子们成群结队,在侍从的陪伴下,朝着居住的馆驿处往回走。一路上,这些人大多叽叽喳喳,热烈讨论着。一方面,自然在说今日白天在乘辇塔上题诗时,各个人的感触和见闻,另一方面,则是在讨论着,马上就要放榜,今年到底谁又会成为榜首。

    谈论这等事情,也就少不了相互攀比。其中以蓝启卓为中心,聚集了最大的一群人,其他士子少不了恭维他,让蓝启卓享受着一种众星捧月的感觉,好不得意;另一部分人,则在迟信身边,与他亲切交谈着,丝毫并不见外。

    这两拨人泾渭分明,显然也代表了「茫山学派」和「点梅书院」两大朝中的文人群体,彼此关系的一个缩影。即便是争得这会试头榜,也少不了一番攀比暗斗。毕竟如果让对方多一位榜首,对自己也都是一分削弱。

    当然,在他们之中,此时显然又分出了第三个「势力」——安瑾和他的侍从,脱离了其他的士子,单独走到了最后面。既不去恭维蓝启卓,也和迟信保持着距离。若是换做他人,应该很害怕这种孤立。唯独安瑾,倒是满不在乎,甚至有些怡然自得。

    「安学士,和不与他们一起同行?」侍从在皇宫中见多识广,对这个奇怪脾气的少年,也是见怪不怪。「之前在塔上,你的题诗,无论之前的考官,还是其他的士子,都啧啧称奇,为何也不与他们讨教一二?」

    「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与他们既然看法不一,何必讨教?况且,我的诗,是一般人啧啧称奇、一般不屑一顾,算是毁誉参半。」安瑾不动声色道。

    「将来学士要和他们同朝为官,早晚低头不见抬头见,现在提前处好关系,岂不合适?」侍从还是在劝安瑾。

    「同朝为官,不为友,既不是倾心之交,又何必做倾心之事?」安瑾倒是坚持己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