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上):掌心的温度-《海风吻过讲台》
第(1/3)页
庆祝的喧嚣仿佛还萦绕在耳畔,但海田小学的日子,终究是落回了那片带着咸腥气的、实实在在的沙滩上。
武修文依旧是那个最早到办公室,最晚离开的人。教学成果的嘉奖像一阵暖风,吹过也就散了,他心知肚明,脚下这块“代课老师”的礁石,依旧不算稳固。李盛新校长那句“稳扎稳打”,他刻在了心里。荣耀是过去的,学生明澈的眼眸和即将到来的转正考试,才是悬在头顶,真实无比的未来。
黄昏时分,他常独自对着写满下学期构思的白板出神。夕阳的金辉穿过窗棂,将他清瘦的身影投在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与游戏草图之上,专注,却也透着一丝难以言说的孤寂。办公桌上,摊开的教案旁边,是那本边角已微微卷起的《数学思维拓展训练》,旁边还有几张他随手写下的诗稿碎片,字迹潦草,却透着一种与数学公式截然不同的感性。
编制。这个词像一根细小的鱼刺,鲠在喉咙深处,不致命,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处境的那点微妙。他有时会停下笔,望着窗外操场上奔跑的学生,眼神会有一瞬间的放空。家乡连绵的青山与眼前这片蔚蓝的大海在脑海中交错,一种漂泊无定的感觉偶尔会攫住他。但他很快会甩甩头,将这点脆弱压下去,重新投入到那些能带给他踏实感的数字与逻辑中去。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带来一阵熟悉的、清淡的栀子花香。黄诗娴像一条灵动的鱼,悄无声息地滑了进来,脚步轻快。她今天穿了一条鹅黄色的连衣裙,衬得肌肤胜雪,整个人像一朵迎着海风绽放的温暖向日葵。她手里不仅端着一杯冒着袅袅热气的绿茶,还有一个精致的小玻璃碗,里面是洗得干干净净、挂着水珠的圣女果和切好的芒果块。
“武老师,歇会儿吧。再看,眼睛都要钻进去了。”她的声音带着海风浸润过的柔软,还有一丝不容置疑的关切,像羽毛轻轻搔过心尖。
武修文摘下眼镜,揉了揉发酸的鼻梁,抬头对她笑了笑。灯光下,她明亮的眼睛像落入了星辰,让他有一瞬间的失神。“就快好了。你先回去休息,不用总陪着我熬。”他的语气带着惯常的客气,但比平时柔和了许多。
黄诗娴却不接话,小巧的鼻子微微皱起,假装没听见他的“驱逐令”。她自顾自地搬了把椅子在他旁边坐下,将绿茶和水果碗推到他手边最容易拿到的地方,然后拿起自己班的作文本批改起来。她批改得很认真,时而蹙眉思索,时而因为学生稚嫩却真诚的语句抿嘴轻笑。那笑声很低,像珍珠滚落玉盘,清脆动人。
偶尔,她会停下笔,像只好奇的小猫,趴在他宽大的办公桌旁,歪着头看他那些天书般的教案和设计图。一缕柔软的发丝滑落颊边,她也浑不在意。
“哇,这个‘数学寻宝’的设计太妙了!”她指着其中一页流程图上画着的卡通藏宝图,眼睛发亮,语气里满是真诚的赞叹,“把解方程和找线索结合起来!要是我们语文课也能这么玩就好了,搞个‘诗词迷宫’什么的!”
她的靠近带来一阵更清晰的栀子花香,混合着她身上淡淡的、阳光晒过的味道。武修文的心跳漏了一拍,他不动声色地往后靠了靠,拉开一点让他心绪不宁的距离,才耐心地给她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其实原理是相通的。你看,这里设置关卡,需要运用特定的知识点才能拿到‘钥匙’,本质上就是任务驱动学习。语文也可以设置谜面,答案藏在某首诗的意象里,或者某个成语的典故里……”
昏黄的灯光下,两颗脑袋凑在一起,低声交谈着。他的声音低沉温和,她的提问清脆活泼。窗外是渐沉的夜幕与零星初现的灯火,窗内是笔墨纸张的沙沙声和着彼此清浅的呼吸。没有过多的甜言蜜语,却自有一种脉脉的温情在静静流淌,像无声的溪流,一点点渗入武修文心田的缝隙,将他心头那点因前途未卜而生的寒意和孤寂,悄悄驱散,温暖地包裹起来。
他知道,她都懂。懂他对教育那份近乎执拗的抱负,也懂他深藏心底、从不轻易示人的不安。她正用这种细腻无声的陪伴,告诉他——你不是一个人在这条路上跋涉。
这天,他刚把最终定稿的教学计划锁进抽屉,仿佛完成了一个重要的阶段使命,轻轻舒了一口气。手机就在这时候响了起来。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
他犹豫了一下,指尖在接听键上停顿片刻,才划开屏幕。“喂,您好?”
“是武修文武老师吗?”电话那头是一个中年男声,带着显而易见的激动和客气,甚至有点语无伦次,“武老师,您好您好!我是陈晓鹏的爸爸,陈志强!哎呀,冒昧打扰您了!这次期末考试,真的太感谢您了!我们家晓鹏,数学从来没考过这么高的分数!九十六分啊!他回来高兴得不得了,抱着卷子看了一遍又一遍,说现在最喜欢上数学课了!以前提到数学就头疼的孩子,现在居然主动找题做!这……这简直是奇迹!”
陈晓鹏?武修文在脑海里快速搜索着,是那个坐在教室中间,平时有些内向,发言声音不大,但眼神很专注,思维很缜密的男孩。他记得有一次课上,陈晓鹏用一种他没想到的巧妙方法解出了一道思维拓展题,他还当众表扬了他,那时男孩脸上绽放出的光彩,异常耀眼。
第(1/3)页